思政之花绽基层 创新之力润人心<br> —— 2025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经验交流展示活动侧记-中国文明网

思政之花绽基层 创新之力润人心
—— 2025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经验交流展示活动侧记

发表时间:2025-11-28 来源:中国文明网
字体:
打印:

  初冬的天津,暖意融融;思政的盛宴,激荡人心。11月20日至21日,2025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经验交流展示活动在天津成功举办。此次活动集中展演了2025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“十佳”案例,一个个扎根实践、贴近群众的创新实践,以情景剧、演讲、短视频等多元形式精彩呈现,为全国基层思政工作提供了可借鉴、可推广的宝贵经验。

  文化赋能,让思政工作有“底蕴”

  “村歌不仅装着我们家乡的山水家风,还有奋斗的故事。”来自贵州黎平的代表沉浸式讲述了他们如何“唱响‘村歌’品牌,以文赋能乡村振兴”,分享了将侗族大歌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。自2024年“村歌”品牌启动以来,黎平没有走“说教式”思政老路,而是以侗族大歌为载体,把乡村振兴、乡风文明、感恩奋进等主题,装进村民熟悉的曲调里。

  沉浸式讲述《唱响‘村歌’品牌,以文赋能乡村振兴》。邓纯雪 摄

  从组建350支“庄稼汉歌队”,到在莫斯科国际音乐节斩获第三名;从打造“鼓楼习歌点”让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授艺,黎平的“村歌”始终贴着“乡土”走——村民是主唱,村事是歌词,村寨是舞台。“村民用自己的话、自己的调唱出对生活的热爱,也唱活了经济,凝聚了人心。”如今,村歌品牌正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动人的实践。

  知行合一,让思政工作有“成效”

  “54公里的路程,十几个小时的行走,这是一场历时20载的徒步长征,更是赓续几代人的精神传承。”当宁夏固原代表讲述这个坚持了30年的活动时,现场陷入深沉共鸣。自1995年起,固原二中师生每年翻山越岭,赴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,如今这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鲜活案例。

 沉浸式讲述《三十载行走思政路 新征程铸魂育新人》。邓纯雪 摄

  不同于传统课堂的“坐而论道”,固原的思政课藏在“脚下”:体育老师提前集训体能,让学生走得动;地理老师绘制革命路线图,让路途有目标;历史老师沿途讲解革命故事,让每一步都有意义。如今,固原已打造30条红色研学线路、19个实践基地,银川的“追寻红色印记”等特色活动遍地开花。“当学生用脚步丈量革命先辈走过的路,用汗水体会信仰的重量,爱国情怀就会从课本里‘走’出来,刻进心里。”

  群众主角,让思政工作有“温度”

  “群众在哪里,我们的阵地就在哪里。”2024年以来,安徽阜阳颍州区摒弃“单向宣讲”模式,打造“社区思政故事会”,让道德模范、“中国好人”、青年创客、普通群众站上“C位”,用家常话讲身边事,用小故事传递大能量。

 沉浸式讲述《社区思政故事汇:让群众站在舞台“C位”》。邓纯雪 摄

  在这里,思政课没有固定课堂:村头“新风堂”里,老党员讲移风易俗;“徐寨村干部直播间”里,干部用大白话解读政策;农村大集上,农技专家结合种粮故事讲惠农政策。“这种沉浸式的互动,既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,又催生了社区自治的力量。”当思政课变成‘拉家常’,群众从‘要我听’变成‘我要讲’,思想引领就有了温度和生命力。

  从北京西城引领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,到贵州黎平“村歌”赋能乡村振兴;从中国航天活化航天精神,到西北工大“总师思政课”育新人;从宁夏固原三十年徒步祭英烈,到东南大学红色沉浸式教学;从安徽阜阳“社区故事会”传乡音,到天津“学长请回答”领青春;从中建科工“华姐热线”暖工人,到广东中山“骑手变合伙人”。这些扎根泥土的创新实践必将在基层的沃土中持续生根发芽,让思想政治工作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,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、融入生活日常中。(记者:邓纯雪)

【责任编辑:邓纯雪】